中交集團所屬中交二航局玉磨鐵路17標項目常務副經理周君在工作群快速地打字,“好消息,我們又破紀錄了。”通報著項目進展。西雙版納隧道3月21日至4月20日關鍵線路施工情況:平導全V級圍巖進尺182.3米,平均每天5.88米;正洞全V級圍巖進尺104.1米,平均每天3.36米。這個成績刷新了項目之前創造的生產紀錄。
項目全長14.7公里,玉磨鐵路17標站前工程位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內,其中全線控制性工程——西雙版納隧道幾乎全為高風險V級圍巖,巖層極易破碎。2016年9月,隧道開挖之初,就頻頻遭遇溜坍、變形,施工推進異常艱難。
“圍巖‘變臉’簡直比翻書還快,前一秒看起來還比較穩定,下一秒挖掘機剛碰到巖石就溜坍。”挖掘機操作手李長山回想起最初圍巖溜坍的經歷,仍心有余悸?!叭绻凑諅鹘y方法施工,開挖1.9米,支護兩榀鋼架、打一環超前小導管的固定進尺為1.6米,那么沒有采用鋼架支護的剩余30厘米部分,在進行爆破時就容易溜坍?!表椖靠偣こ處熤苎蠼榻B說。保險起見,項目部決定采用超前鉆探、物探相結合的綜合超前地質預報法。他們一方面采用TSP、地質雷達、瞬變電磁法等手段進行長距離探測;另一方面,通過超前鉆探和加深炮孔進一步驗證預報結果,及時準確地將地質預報結果反饋至前場。
打入巖層的超前小導管就像一圈城墻,將破碎的圍巖固結成一個整體,爆破時可以減小對上方破碎巖層的擾動。“我們必須時刻監測開挖量,每一個施工循環的導管長度和進尺都必須重新設計!”與業主、監理召開的協調會上,項目部創新提出了動態設計支護措施,將支護與開挖的進尺同步,讓掌子面與支護設計幾乎“臉貼臉”,提高了超前小導管加固效果,提升了掌子面自穩性。
由于超前小導管與樁基一樣,導管打入的角度也對支護效果有著巨大影響?!斑@里圍巖強度變化太頻繁,如果角度稍微出現偏差,下次爆破后圍巖就容易超挖。”周洋說,他還是第一次在西雙版納隧道遇到這樣的問題。
為了更好地控制小導管打設角度,項目部發明了一種超前小導管卡具,利用初支鋼架,按間距平均設置導管孔洞,并在鋼架上安裝可移動的打孔臺座,就像鋼筆插入筆套一樣,移動臺座的“筆套”被固定成10到15度的傾斜角,給小導管鋪設好軌道,工人只需要沿著既定的方向前進,大大提升了打設精度。
項目團隊多措并舉,克服圍巖“變臉”,成功將隧道關鍵線路正洞的平均掘進循環時間控制在15小時以內,平導循環時間控制在9.5小時以內,實現每循環噴射混凝土方量從36立方米減少到24立方米,混凝土噴射時間從3小時減少至2小時,節約了三分之一的施工成本,同時降低了初支背后脫空及初支變形的安全質量風險。